1、高层钢结构的框架—支撑芯筒加刚壁结构体系筒称支撑芯筒加刚臂体系,它是由框架与增设刚臂的支撑芯筒所组成的结构体系。 2、建筑平面采用取核心式布置方案的高层钢结构,集中布置于平面核心区的服务性公用面积,在楼层建筑面积中所占比例不大,因而核心区的边长较小。 3、围绕楼层服务性核心区布置竖向支撑所形成的支撑芯筒,边长较小,当高层钢结构的层数较多时,支撑芯筒的高宽比往往达到8以上。 4、对于需要抗震设防或者位于台风地区的高层钢结构,当支撑芯筒的高宽比值较大时,为了提高结构体系的抗推刚度和水平承载力,沿
1、由地震作用组合控制截面选择并可能进入弹塑性状态工作的框架、支撑等主要承重构件。其钢材性能需要符合以下要求: (1)、屈强比不大于0.85,伸长率不小于20%。 (2)、碳当量或焊接裂纹敏感性指数限值符合设计或相关标准的要求。 2、8度、9度抗震设防的高层钢结构框架与抗侧力支撑所用厚板,可以选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用钢板》的GJ钢板,必要时可要求以热机械轧制状态交货。 3、与抗侧力偏心支撑相连接的耗能框架梁,其钢材屈服强度不应大于345MPa。 4、防屈曲支撑选用低屈服强度钢材时,其
一、高层钢结构支撑框筒的产生 1、框筒体系虽然是用于高层钢结构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抗侧力体系,然而,它的空间工作性能要求其柱距不大于4.5米,与一些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立面效果相矛盾。 2、一些高层钢结构为了提供开阔的视野和明朗的外观,要求外圈结构采用较大柱距和较矮的窗裙梁。为使这类稀柱浅梁框筒也能充分发挥抗侧力立体构件空间工作的效能,借鉴桁架的力学概念,增设大型支撑,形成支撑框筒,简单而巧妙地克服了剪力滞后效应。 二、高层钢结构支撑框筒的构成 1、高层钢结构支撑框筒是框筒体系的一个分支,它是由高层钢
一、高层以钢结构筒中筒体系的组成 1、采取核心式平面布置方案的高层钢结构,利用楼面中心部位服务性面积的可封闭性,可以将该部位的承重框架换成由密柱深梁构成的内框筒。 2、由内框筒和外框筒组成的结构体系称为高层钢结构筒中筒体系。 3、具有两圈框筒的结构体系称为二重筒体系;具有三圈框筒的结构体系称为三重筒体系。 4、为了进一步提高高层钢结构筒中筒体系的抗侧力效能,可以在高层钢结构顶层以及每隔15层左右的设备层或避难层,由内筒伸出几道纵、横向桁架,与外筒钢柱相连,使外框筒翼缘框架中央各柱,在抵抗倾覆力
目前,在高层钢结构建筑结构设计中,一般采用三维空间有限元程序行计算分析。在第一阶段设计中,无论钢构件还是混凝土构件,都视为理想弹性材料。在进行结构空间分析时,宜对结构作力学上的简化处理,使其既能反映结构的受力性能,又适应于所选用的结构分析软件的力学模型。 高层钢结构建筑结构的计算模型非常复杂,为了减少结构的自由度,在计算时一般引入刚性楼板的假定,使得每一楼层中所有构件在楼层平面内的平移和转动自由度都可以用该层参考点的平移与转动表示,从而大大减少了结构的自由度。此时,楼板本身并不作为结构构件参与结构整
1、高层钢结构的框筒是由三片以上“密柱深梁型”框架所围成的抗侧力立体构件。平行于侧力方向的框架称为腹板框架,与之垂直的称为翼缘框架。 2、密柱是指框筒采取密排钢柱、柱的中心距一般为3—4.5米。柱的强轴方向应位于所在框架平面内,以增强高层钢结构框筒的抗剪刚度和受剪承载力。 3、深梁是指较高截面的实腹式窗裙梁,截面高度一般取0.9—1.5米,使钢梁具有很大的抗弯刚度,以减小框筒的剪力滞后效应。 4、高层钢结构框筒的平面尺寸需要满足长宽比不大于1.5,最多不大于2的要求。 5、高层钢结构框筒的立面
一、体系的组成 1、高层钢结构为矩形、圆形、多边形等较规则平面时,为实际高层钢结构使用功能的合理分区,多采用核心式建筑平面布局。高层钢结构为矩形、圆形、多边形等较规则平面时,为实现建筑使用功能的合理分区,多采用核心式建筑平面布局。结构方面则随之将各片竖向支撑沿核心区的周边布置,从而形成一个抗侧力立体构件—支撑芯筒。 2、楼层平面核心区以外部位及楼层平面外圈,都采用刚接框架。 二、体系的受力特点 1、支撑芯筒在侧力作用下的变形与竖向支撑在其平面内侧力作用下的变形基本相同,同属弯曲型抗侧力构件。
中心支撑是高层钢结构常用的支撑类型。中心支撑是指斜杆与横梁及柱汇交于一点,或两根斜杆与横梁汇交于一点,也可与柱子汇交于一点,但汇交时都无偏心距。根据斜杆的不同布置形式,可形成十字交叉斜杆、单斜杆、人字形斜杆或K形斜杆和V形斜杆等斜杆类型。 在风荷载作用下的中心支撑,都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对减小结构的水平位移和改善结构的内力分布是有效的。但在水平地震作用下,中心支撑容易产生侧向屈曲,尤其在往复的水平地震作用下,会产生下列后果: (1)、支撑斜杆重复压曲后,其受压承载力急剧降低。 (2)、支撑的两侧
© Copyright 2018-2025西安建工绿色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至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