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钢结构内筒的结构布置与建筑功能要求有关,而且还需要结合结构类型及结构体系要求综合考虑。 一、混凝土内筒及钢骨混凝土内筒的结构布置 这两种内筒结构对建筑功能要求有很好的适应性,内筒中可不出现梁柱、中间的剪力墙设置也很灵活,但也需要考虑以下布置要求: 1、内筒中的楼板结构一般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何当为适应滑模施工或大模板施工,则需要考虑采用钢梁上支承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的楼板方案。 2、钢骨混凝土内筒的钢暗柱可以沿筒周边主要墙肢汇交点设置。如果采用钢连梁,钢连梁与钢暗柱也可以采用铰接相连,
高层钢结构的楼盖一般为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 楼板需要具有足够的刚性,以传递和分配地震作用。楼面梁可以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梁或非组合梁,楼板可以采用压型钢板上浇钢筋混凝土的组合楼板,以方便加快钢结构工程的施工,一般少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当采用预应力薄板加混凝土现浇层的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一般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其他轻型楼板时,楼板与钢梁应可以连接,以保证楼盖的整体性。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刚度较差,不要在高层钢结构中使用,若必须使用,除预制板与钢梁应有的抗震构造连接外,还需要在其上面现浇不小于
一、防震缝及伸缩缝的设置问题 1、高层钢结构不宜设置防震缝。如因不设防震缝出现薄弱部位时,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2、高层钢结构不宜设置伸缩缝。当必须设置时,抗震设防的结构伸缩缝宽度需要符合抗震缝的要求。 二、坚向支撑布置的连续性规定 1、抗震设防的框架-支撑体系的结构,竖向支撑(包括剪力墙墙板)宜沿竖向连续布置。除底部楼层和设置伸臂桁架所在的楼层外,竖向支撑的形式和布置在竖向宜一致。 2、在框架-支撑体系中,竖向连续布置的支撑桁架,应以剪力墙形式延伸至基础。 三、加强转换层及大中庭上端
一、简单立面形状 1、位于地震区的高层钢结构,其立面形状也可以采用矩形、梯形、三角形或双曲线梯形等沿高度均匀变化的简单几何图形。 2、采用三角形、梯形、双曲线梯形等上小下大的简单立面形状的高层钢结构,由于整个高层钢结构的质心位置下降,地震倾覆力矩减小,将取得与抗风同样的经济效果。 二、不规则立面形状 1、高层钢结构若采用阶梯形或倒阶梯形立面,每个台阶的收进尺寸不要过大,建筑上段向外挑出长度更不要超过4米,否则,将不利于抗震。当台阶上段的建筑边长小于下段建筑边长的75%或大于下段建筑边长的110
高层钢结构体型的不规则性不利于结构抗震,甚至将遭受严重破坏或倒塌。因此,设计的高层钢结构体型宜力求规则和对称。高层钢结构体型的不规则性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高层钢结构平面的不规则,另一是高层钢结构竖向剖面和立面的不规则,而且后一种不规则性的危害性更大。 一、高层钢结构平面的不规则 1、高层钢结构平面的主要尺寸关系的限制 抗震设防的高层钢结构常用平面尺寸关系,需要符合下图的要求。 2、应采取相应设计措施的不规则平面 抗震设防的高层钢结构,在平面布置上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也属于不规则结构,并可以采取
一、高层钢结构支撑框架 高层钢结构支撑框架与一般的竖向悬臂桁架在计算模型及节点连接构造上有着不同之外。支撑框架中的框架梁与框架柱仍为刚接相连,而支撑杆的两端常假定为与梁柱节点铰接相连,即支撑杆中不产生弯矩和剪力,只产生轴向力。因此,支撑框架既具有框架的受力特性和变形特征,又有铰接桁架的受力特性和变形特征。之所以在一些实际工程中采用支撑框架,其原因一是它有利于增加结构的侧向刚度。二是梁柱仍采用刚接连接与相邻的框架梁连接时,在构造上及内力的传递方向仍可保持连续性和基本一致性。 二、高层钢结构支撑排架
1、作用于高层钢结构的风荷载标准值是随离地面的高度而增大。强风地区的高层钢结构可以采用上小下大的梯形或三角形立面。 2、采用梯形或三角形立面的高层钢结构,其优点有: (1)、缩小了较大风荷载值的受风面积,使高层钢结构下部的风载倾覆力矩较大幅度地减小。 (2)、从上到下,高层钢结构的抗推刚度和抗倾覆能力增长较快,与风载水平剪力和倾覆力矩的增长情况相适应。 (3)、高层钢结构周边向内倾斜的竖向承力构件轴力的水平分力,可部分抵消各楼层的风荷载水平剪力。 3、对位于台风地区的层数较多、体量较大的高层
一、钢号的选用 1、宜用的钢号 (1)、Q235等级B、C、D的碳素结构钢,其质量标准需要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碳素结构钢》GB700—88。 (2)、Q345等级B、C、D、E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其质量标准需要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94。 2、不宜采用的钢号 (1)、Q235的A级钢不能用于高层钢结构,因A级钢不要求任何冲击试验值,并只在用户有要求时才进行冷弯试验,且不能保证焊接要求的含碳量。 (2)、Q345的A级钢不宜用于高层钢结构,因A级钢不能保证冲
© Copyright 2018-2025西安建工绿色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至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