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结构阻尼 1、结构的弹性地震反应是结构阻尼和周期的函数,它随着结构阻尼比的增大和自振周期的加长而减小。 2、一幢30层的高层钢结构,采用EI Centro地震记录进行弹性动力分析,当结构阻尼比由0.02提高到0.05时,各楼层的最大水平地震剪力约减少23%。 二、附设阻尼装置 1、在高层钢结构与围护墙刚性挂板之间附设阻尼装置,地震作用下主体结构与挂板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时,阻尼装置非弹性性能和摩擦产生的有效粘滞阻尼,将使整个结构的阻尼比由0.02提高到0.08,从而使结构底部剪力和顶点
1、全钢高层钢结构除了大型支撑等少数结构体系外,抗推刚度均偏小,建于台风侵袭地区时,为了控制高层钢结构风振加速度,使其不致引起居住者的不适感,往往需要安装“调频质量阻尼器”等阻尼装置。若利用高层钢结构的电梯井、管道井、公用服务面积等拼成的核心区的可封闭性,设置型钢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芯筒,作为高层钢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配以外圈钢框架,组成混合结构体系,则具有很大的抗推刚度,在强风作用下的振动加速度一般均能控制在20Gal以下。 2、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建筑的结构阻尼比约为4%,比全钢结构2%的阻尼比增
一、空间分析 进行高层钢结构风荷载作用下的空间分析时,需要对结构作力学上的简化处理,使其既能反映结构的受力性能,又适应于所选用的结构分析软件的力学模型。 二、结构分析 进行结构分析时,需要根据构件受力特点,选用合适的计算模型。可供选择的计算模型有:①平面框架空间协同模型;②空间杆系模型;③空间杆-薄壁杆系模型;④空间杆-墙板元模型;⑤其他组合有限元模型。 三、楼盖 1、进行结构内力和侧移计算时,一般情况下,可假定屋盖和各层楼盖在其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 2、当楼盖很窄、开大洞、狭长外伸段、
1、伴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钢结构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尽管钢结构在我国应用的时间还不是很长,然而它却有着非常快的发展速度。近些年以来,已经出现一系列典型的高层钢结构建筑。 2、钢结构在我国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具有实际意义与时代特点。首先,高层建筑在土地资源和住房面积产生矛盾的影响下出现;其次,因为建筑结构的特点是高强轻质,所以在高层建筑中适合应用钢材,且跟钢筋混凝土进行比较,可以获得更高的建筑高度。钢结构不但具有强度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适合批量生产和施工迅速的特点。此外,钢结构的自重比较
一、合理铺设走道板 高层钢结构在安装柱、梁后没有设置压型板时,需要在钢梁上铺设走道板,铺设的方法是用钢管搭设成一字网状,平行间距小于300毫米固定在钢梁的上翼缘,方便下一节柱梁的施工。 二、合理使用安全带 因高层钢结构施工活动范围大,需要采用专用的带有速差自控器的安全带。在安装钢梁和支撑时,人员需要站在操作平台上,做到安全带能够挂在防护栏上;安装同主梁连接的钢梁及支撑时,安全带需要挂在主钢梁部位特别装置的安全防护绳上;针对钢爬梯无保护的问题,攀爬时需要采取坠落自锁装置,以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1、就抵抗倾覆力矩而言,建筑内部的柱,离高层钢结构整体弯曲中和轴近,贡献小;周边柱,离中和轴远,贡献大。 2、就抵抗扭转力矩而言,因离高层钢结构平面刚度中心的近和远,也是内部柱贡献小,周边柱贡献大。 3、高层钢结构在阵风作用下,当其顺风向或横风向加速度达到一定量值时,使用者就会有头晕等不适感,此时,高层钢结构再伴有扭转振动,使用者的不适感就会加重很多。 4、高层钢结构的层数多、重心高,纵然设计时注意到质量和刚度的对称布置,但由于意外偏心等原因,在风或地震作用下,扭转振动也是难免的。更何况地震时的
1、对高层钢结构来说,结构整体稳定是关键,所以,《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对高层钢结构规定了高宽比限值,来控制高层钢结构高度与底部宽度的比值。 2、上述高宽比是“名义高宽比”,因为它没有考虑水平均布荷载与倒三角形分布荷载的合力作用点高度的不同对结构整体稳定的影响。全面反映结构整体稳定的较合理的控制指标,应该是包括高层钢结构体形尺寸和水平荷载竖向分布(合力作用点高度)两个因素的“实效高宽比”。 3、风荷载和地震作用沿高层钢结构高度分布均呈倒三角形。高层钢结构采用圆锥状体形,不仅因圆形平面使风压值
与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高层钢结构一般都比较柔,在风荷载与地震作用下的侧向位移值较大。如果高层钢结构在阵风的作用下出现较大的摆动或扭转,将对人体的感觉产生很大影响,常常使人感觉不舒适,有时某至无法忍受。研究表明,人体对峰值加速度最为敏感,为了保证高层钢结构在风力作用下有一个良好的工作与居住环境,需要对平行于风荷载作用方向与垂直于风荷载作用方向的最大加速度加以限制。 当高层钢结构在风荷载或多遇地震作用下产生的侧向变形过大时,将引起装修材料的破损以及非结构构件的破坏,使结构构件中出现残余变形。在发生罕
© Copyright 2018-2025西安建工绿色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至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