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一结构单元基础底面积的形心,应尽量与上部永久荷载合力在基础底面的作用点相重合,以防止基础的倾斜。 2、同一结构单元可以采用同一类型基础(包括地基处理方式),并采取同一埋置深度。 3、当高层钢结构基础的埋置深度较大时,需要结合建筑使用要求,设置多层地下室,以发挥补偿基础的作用,减小地基压应力和沉降量;同时还有利于提高结构的抗侧力稳定性,减轻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一个结构单元内不宜设置局部地下室。 4、位于地震区的高层钢结构,当地基内存在软弱黏性土、可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时,需要利用
1、高层钢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一般可以采用弹性分析方法。按罕遇地震作用计算时,可以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 对于延性类别为特别不规则的结构体系,按第一阶段抗震地震作用计算时,需要进行弹性时程分析补充计算,可以取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较大值;按第二阶段罕遇地震作用计算时,可以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 2、计算高层钢结构的内力和位移时,一般可以假定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为绝对刚性,但在设计中需要采取构造措施保证楼板的整体刚度。 对采用整体性较差、开孔面积大和有较长外伸段
一、高层钢结构外筒体系的构成 高层钢结构外筒体系是由密柱深梁构成的外筒结构,它承担全部水平荷载,内筒是梁柱铰接相连的结构,它仅承担竖向荷载,不承担水平荷载。外筒的柱距在3米左右,最小的柱距曾有过仅为1.05米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厦)。框架梁的截面度也可以按窗台高度构成截面高度很大的窗裙梁。 高层钢结构外筒体系的建筑结构平面可以为方形、圆形及八角形等较规则的平面,也适用于长宽比不要大于1.5的矩形平面。 外筒的梁与柱采用刚接连接,形成刚接框架。柱的截面可以采用矩形的箱形截面,此时截面的长边需
1、高层钢结构的节点连接,可以根据受力的不同部位,采用刚接、半刚接、铰接连接型式;其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高强度螺栓连接或栓焊混合连接。 2、高层钢结构的梁与柱刚性连接节点,当不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需要按结构处于弹性阶段进行设计;当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需要分别按弹性和弹塑性二阶段进行设计。在弹性阶段,节点连接的承载力设计值应大于构件内力的设计值;在弹塑性阶段,节点连接的极限承载力应大于构件全截面塑性受弯承载力。 3、高层钢结构节点设计中,当采用焊缝连接或紧固件连接时,焊缝强度或紧固件承载力设计值按
不开洞的竖向箱形截面薄壁筒体,当其翼缘的宽厚比及腹板的高厚比不大而不产生剪切变形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筒体的某一截面产生转角则符合平截面假定。符合这一假定时,翼缘板的正应力分布图形则为应力均匀的矩形块,在腹板上的正应力则为反对称的三角形和按直线分布的图形。如外筒中各层裙梁沿竖向的抗弯刚度及剪切刚度为无穷大时,则翼缘框架和腹板框架中的柱子轴向力分布图形,也将同不开洞的箱形薄壁筒体为直线分布的图形。 实际高层钢结构的外筒梁柱截面尺寸是有限的,立面开洞率也较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由于裙梁的弯曲变形及剪切变
1、楼层平面采取核心式布置方案的高层钢结构,可以在楼面中央的服务性公用面积设置芯筒,与周围结构共同组成芯筒—框架体系。它包括以下三种结构形式: (1)、芯筒—框架体系,它是由芯筒和外圈钢框架所组成。 (2)、芯筒—框筒体系,它是由芯筒和外框筒组成。 (3)、芯筒—巨型翼柱体系,简称“芯筒—巨柱”体系,它的主体结构是由芯筒和位于筒壁延长线上的楼层平面周边的八根巨型翼柱所组成,其余部位则布置用于承重的一般钢框架。 2、在“芯筒—巨柱柱”体系中,通常在顶层以及每隔若干层设置两层楼高的“巨型”型钢混凝
1、高层钢结构体系检查评估的具体内容,在实际工程的检测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修改或细化。 2、鉴定内容需要根据高层钢结构体系的构造特点确定,分三部分分别鉴定,即结构系统的整体性、结构系统承载安全性以及主要构件及主要节点变形损伤。结构系统的承载安全性需要通过计算评定,而其他两项可以通过构造和现状观察结果,根据经验评定。 3、高层钢结构系统的适用性鉴定,包括结构及构件变形、结构振动加速度的鉴定,可以通过实测或理论计算的方法进行评定。结构的容许变形、主要构件的容许弯曲、结构的容许转角以及容许振动加速度,
1、高层钢结构巨型框架体系是以巨型框架为主体、配以局部小框架所组成的结构体系。 2、高层钢结构巨型框架可以说是把一般框架按照模型相似原理比例放大而成。与一般框架的梁和柱为实腹截面杆件的情况不同,巨型框架的梁和柱都是空腹的立体杆件。 3、高层钢结构巨型框架的纵、横向跨度根据高层钢结构使用要求而定。巨型框架的“梁”通常是每隔12—15个楼层设置一道。 4、高层钢结构巨型框架依其杆件形式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1)、支播型 巨型框架的“柱”,是由四片竖向支撑围成的小尺度支撑筒;巨型框架的“
© Copyright 2018-2023西安建工绿色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至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