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伸臂桁架、腰桁架一般采用钢桁架。 2、在抗震结构中,需要提高加强层与其邻接的竖向构件的抗震性能。加强层及其上、下各一层构件与连接的抗震构造措施,需要按照规定的结构抗震等级提升一级。 3、当条件许可时,可以视伸臂桁架上、下弦杆受力情况,合理考虑有效宽度楼板作为上、下弦杆截面的一部分,并且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4、在高层钢结构中,核心筒和伸臂桁架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刚接,并且最好将其贯穿核心筒,与另一边的伸臂相连。在高层钢结构施工阶段,可以对核心筒和伸臂结构之间连接采取措施,使两者之间可以互相竖向
需求催化供给,新增住房可预期:我们从新增人口购房需求、改善性需求和拆迁导致的住房需求三方面考虑估算未来新增住房需求,2020-22年国内新增住房总需求约13/13.18/13亿平方米,钢结构住宅市场空间约为2992-3513/4547-5340/5980-7020亿元,三年总量约1.35-1.59万亿。 新增人口购房需求:新增人口购房需求是指之前没有城镇住房但目前需要购买的需求,可以用城镇人口的增量结合城镇常住人口人均住宅面积来估算。具体估算步骤如下: 1、考虑老龄化加速、全面二孩政策不及预期,且
1、高层钢结构的基础形式,需要根据上部结构、施工条件与工程地质等综合因素确定,最好选用筏基、箱基、桩基与复合基础。当基岩较浅、基础埋深不符合要求时,可以采用岩石锚杆基础。 2、高层钢结构设置地下室时,框架—支撑(延性墙板)结构中竖向连续布置的支撑(延性墙板)需要延伸至基础,从地下二层开始,支撑(延性墙板)可以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置换;钢框架柱应该至少延伸至地下一层,框架柱的竖向荷载可以直接传给基础。基础埋深最好一致,不要采用局部地下室。 3、超过50米的高层钢结构需要设置地下室。其基础埋置深度(从室
1、高层钢结构最好采用有利于减小风荷载的体型,房屋的高宽比最好避免出现横风向振动。 2、高层钢结构的楼盖最好采用非组合楼板或压型钢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不超过50米的高层钢结构最好采用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也可以采用装配式楼板或其它轻型楼盖,此时应该从楼盖构造与体系上采取措施确保各预制板之间的整体性;而超过50米的高层钢结构,必要时可以设置水平支撑。 采用现浇钢筋泥凝土楼板与压型钢板现浇钢筋混凝土组合楼板时,可以与钢梁有可靠连接。采用装配式与装配整体式或轻型楼板时,可以将钢梁焊接和楼板预埋件,
不规则高层钢结构需要按以下要求进行水平地震作用内力调整与计算,并且还需要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1、平面不规则而竖向规则的结构,可以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并且还需要符合以下要求: (1)、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及扭转影响,并且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与水平位移分别不能大于楼层两端弹性层间位移与水平位移平均值的1.5倍,但是,当最大层间位移小于规范限值时,则可以适当放宽。 (2)、楼板局部不连续或凹凸不规则时,可以采用符合楼板平面内实际刚度变化的计算模型,当不规则程度较大时,最好
一、规范与规程 在分析高层钢结构时,设计选择应根据相应的规范与规程而定。 二、梁柱节点域的变形问题 梁柱节点域的变形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目前程序还没有考虑梁柱节约点域的剪切变形。如考虑节点域变形,而梁柱采用节点以外的长度,与不考虑节点变形,而梁柱采用形心长度。这两种分析模型,对结构影响变化有多大,目前研究较少。节点剪切变形与节点域的加固程度有关,所以也不容易合理地估计。总之,只要对节点域加固,一般可以不考虑节点域的剪切变形。 三、偏心支撑 在高层钢结构中设置偏心支撑,可以提高结构的整体
1、焊接材料需要根据焊接质量与焊接构造分别选用手工焊条或自动焊焊剂与焊丝,其性能与牌号应与构件主体金属性能相匹配,当两种强度级别的钢材焊接时,最好选用与强度较低钢材相匹配的焊接材料。同时相应的工艺性能与焊缝质量需要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的规定。 2、手工焊接采用的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或《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的规定。 3、埋弧自动焊或气体保护焊所用的焊丝与焊剂应配套选用,其牌号与性能应分别符合《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B/T5
剪力墙的洞口设计和布置,对剪力墙在高层钢结构中所起到的力学效果是比较明显的,这会大大影响高层钢结构在使用中的抗震性能。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 1、对剪力墙开洞的要求,要根据力学原理进行布置,剪力墙开洞要有规则,避免到处开洞及散乱开洞。要讲究布置途中的安全可靠性,尽量让剪力墙的洞口以“列”的形式进行设计,处理好墙肢与梁之间的关系,使其有牵连性。 2、不规则开洞,容易造成剪力墙的力学效应减小,使高层钢结构在抗震方面的能力减弱。通常情况下,错误的剪力墙开洞有两种:一是错洞,主要表现为洞口开得比较小
© Copyright 2018-2025西安建工绿色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至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