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表面除锈等级的确定,是涂装设计的主要内容。确定等级过高,无疑会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过低会降低涂装质量,起不到应有的防护作用。从除锈等级标准来看,Sa3级标准质量最高,但它需要的条件和费用也最高。Sa3级表面的清洁度为100%,Sa2也可达到非常彻底的除锈,氧化皮、锈及污物需要清除到仅有轻微的点状及条纹状痕迹,清洁度达95%。Sa2级需要清除掉几乎所有的氧化皮、锈及污物。最后用吸尘器、清洁干燥的压缩空气或干净的刷子清理表面,这时的表面呈灰色。按消耗的工时计算,若以Sa2级为100,Sa2级为130
高层钢结构的抗震设计一般采用设计法,高层钢结构要进行多遇地震作下弹性分析,此时,假设构件都处于弹性工作状态,验算构件的承载力稳定,层间变形和总体稳定。主要应根据高层钢结构的高度与体型的复杂程度确定采用的计算方法。 1、高度不超过40米且平面与竖向比较规则的高层钢结构,可以采用底部剪力法来进行计算,此时结构的阴尼比相当于0.05。 2、高度不超过60米且平面与竖向比较规则的高层钢结构,可以采用底部剪力法来进行计算,但地震作用应根据一些高层钢结构技术规程确定,这是因为此时底部剪力法中已经考虑了部分高振
我国规定超过10层或28米的民用建筑称为高层建筑,而传统的混凝土建筑因为污染环境、施工程序繁琐而被人们逐渐所淘汰,作为非传统的钢结构在建筑市场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为了使高层钢结构拥有足够的安全系数,保证使用年限,高层钢结构设计有以下三大要点: 一、高层钢结构设计的六个比值 1、轴压比:主要为控制高层钢结构的延性。 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高层钢结构的安全性。 3、刚度比:主要为控制高层钢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 4、刚重比:主要为控制高层钢结构
一、受力阶段 1、非抗震设计时,高层钢结构的节点连接,需要按结构处于弹性受力状态设计。 2、抗震设防的髙层钢结构,其节点连接按强烈地震时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设计。 二、抗震设计要点 1、需进行抗震设防的高层钢结构,其节点设计需要符合下列要求: (1)、构件节点和杆件连接的极限承载力,都需要高于被连接杆件(梁、柱或支撑斜杆等)自身的全塑性受弯、受剪和轴向拉压承载力,并考虑杆件钢材的实际屈服强度可能高于屈服强度标准值,确保地震作用下杆件出现塑性铰时,节点和连接不破坏,结构仍能保持整体性,继续发挥其
1、高层钢结构的设计应与建筑设计紧密配合,注意高层钢结构的特点,综合考虑材料供应、使用功能、荷载性质、制作安装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合理选用钢结构、钢混结构或型钢混凝土结构,重视结构选型、构造和节点设计,择优选用抗震与抗风性能好又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与平立面布置。 2、钢结构、钢混结构或型钢混凝土结构可以选用框架体系、双重抗侧力体系、筒体体系和其他结构体系。 3、高层钢结构应根据需要设置腰桁架与帽桁架。最好设在设备层,横贯楼层连续布置,应有足够的刚度。 4、支撑与剪力墙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中心支撑、偏心
当构件承受巨大荷载时,采用实心截面可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尤其是当构件外型尺寸受到限制时,采用箱形截面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果。 由于采用箱形截面在构造上的困难比较多,所以使用较少。但是,由于焊接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使用箱形截面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国外的高层钢结构已经广泛在使用箱形截面构件了。箱形截面的形式主要包括焊接的箱形、方形与圆形的管状截面。当箱形截面尺寸较小时,可以不设置加劲肋,仅在承受侧向集中力的部位设置横隔。当箱形截面尺寸较大时,为了保证周边构件的稳定,除了设置必要的横隔外,还应根据构件的稳
单跨结构应从跨端一侧向另一侧、中间向两端或两端向中间的顺序进行吊装。多跨结构应先吊主跨、后吊副跨;当有多台起重机一起作业时,也可以多跨同时吊装。门式刚架钢结构应按立柱、连系梁、柱间支撑、吊车梁、屋架、檩条、屋面支撑、屋面板的 顺序进行安装。 1、高层钢结构的安装应划分成多个流水作业段安装,流水段应以每节框架为单位。流水段划分应符合以下规定: (1)、流水段内的最重构件应在吊装机械的起重能力范围内。 (2)、起重设备的爬升高度应满足下节流水段内构件的起吊高度。 (3)、每节流水段内的柱长度应
1、高层钢结构的检查评估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修改或细化。 2、鉴定内容应根据高层钢结构的构造特点确定,分三部分分别鉴定,即结构系统的整体性、结构系统的承载安全性和主要构件及主要节点变形损伤。结构系统的承载安全性应通过计算评定,而其他两项应通过构造和现状观察结果,根据经验评定。 3、高层钢结构的适用性鉴定包括结构及构件变形、结构振动加速度的鉴定,应通过实测或理论计算的方法进行评定。主要构件的容许弯曲、结构的容许变形、结构的容许转角以及容许振动加速度,都应按照设计标准确定。如果设计规定不明确,则应按照国
© Copyright 2018-2023西安建工绿色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至成科技